
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。
参考答案:
选择题
1.C 2.D 3.B 4.A 5.B
6.C 7.B 8.C 9.C 10.D
11.C 12.C 13.C 14.A 15.D
填空题:
16.仲尼 17.论语 18.惟有杜康 19.为何民不加多 20.相对 21.文选 22.绍兴 23.沈从文 24.激流三部曲 25.翻译
词语解释题
26.招徕 27.长大成人 28.推原,探究 29.通“佞” 30.客观世界,大自然
31.梵语“劫波”之简称 32.何时,古代疑问词 33.战火 34.侍奉 35.赠送
翻译题
36.别的种树匠人虽然暗中观察他、仿效地。
37.把你种树之道,移到为官治民上。
38.大约数十家。 39.因此长久不被长官所喜欢。
40.而如今在哪里呢!
简答题:
41.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,是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政而获罪,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,游览赤鼻矶后而作,借以抒发郁闷,至于豁达境界。
42.培根认为读书治学的目的,就在运用。为此,就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,要联系实际,要重视实践。
43.司马迁通过对李广形象的描绘,表达了他对一代名将的赞赏与倾慕,对其坎坷悲惨的遭遇,表示了真挚的惋惜与同情;对汉朝皇帝的任人唯亲,逼迫良将饮恨,表示了极大的愤慨。
44.置于书后之文谓之“跋”,也称后记。“后叙”,类似“后记”,是对前人为张许作传的订正、补充。这种文体,议论与叙事并重,笔法灵活。
45.这句话讲了学问与经验的关系,意思是说学问和知识能够改变人们的天性,而其本身又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,并接受经验的考验。这种认识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。
分析题
46.“一座大楼”象征壮丽而崇高的革命事业。“门槛”像征革命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。“一位姑娘”象征一往无前、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。
47.《门槛》是散文诗。散文诗是诞生于散文和诗歌交界处的一种边缘性文学体裁。分行排列,似散文;重在抒情,有意境,似诗歌。
48.莺莺自己是不愿意张生进京赶考的,这完全是莺莺母亲的主意。莺莺认为:“但是一个并头莲,煞强如 及第。”她还认为母亲的做法是:为了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折鸳鸯在两下里。”莺莺对别离是又怨又恨的心情。
49.“恨不得倩疏林拴住斜晖”,这就是情景交融。
50.“听得道一声去也,松了金钏;遥望见十里长亭,减了玉肌。”这两处都是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。
51.这段文字对沙子龙进行了肖像描写、行动描写,也揭示了沉迷旧梦的心理状态。
52.一方面是他留恋往年他的“五虎断魂枪”的武艺和“神枪沙子龙”的威名;另一方面,他十分守旧,抱定了不传的宗旨。夜间习武,就是怕被别人学了去。
53.这首诗可分三层。第一层是开头两句,写时节,写环境,点染旷远空寂的意境。第二层,包括颔、颈二联,展示山中美景,引读者身临其境,情景交融,动静结合。第三层,尾联,抒发自己寄情山林、抬然自乐、与世无争的人生感受。
54.属于山水诗。显示了诗人沉醉秋夜雨后清新美丽的山中景色的心态,以及他厌烦尘世喧嚣、归隐山林恰然的生活情趣。
55.本诗最突出的写作特点,是动静相衬,相得益彰。所谓“诗中有画”,是说诗中山谷、新雨、明月、松林、清泉、涧石、翠竹、浣女、莲花、小舟构成了一幅《山村秋野图》。本诗写景具体、生动,画面感、空间感极强,想像中的造型性十分突出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内容请敬请关注河南成考网,更多河南成考实时资讯,可关注“HNCK”微信公众号。
【考生服务】
1、如有疑问,可咨询【在线老师】
2、进入【河南成考考生交流群】,加入群聊,更多考生共同交流。
3、考试在即,进入即可免费领取复习资料【资料下载】
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
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: 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
河南成考网申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方式:邮件429504262@qq.com
关注公众号
服务时间08:00-24:00免费课程/题库
微信扫一扫